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飞地园区调研报告“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飞地经济”即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开发实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合作模式,此模式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出现的新经济现象。自 2017 年以来,随着我国企业的产业转移,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的产业布局,“飞地经济”的园区发展模式逐渐发展起来。“飞地经济”的本质就是园区之间的共享模式,是城市产业要素的共享、地方财政收入的共享,并通过这种共享平台最大限度的建立、完善服务支撑体系,为企业提供发展要素。2017 年,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有关省(区、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优势互补、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的“飞地经济”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制约。要求完善“飞地经济”— 1 —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合作机制。鼓励按照市场化原则和方式开展“飞地经济”合作。鼓励合作方共同设立投融资公司,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和运营管理。提高园区专业化运行水平,支持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园区部分或全部事务委托给第三方运营管理,条件成熟地区可探索园区管理与日常运营相分离。同时支持在各类对口支援、帮扶、协作中开展“飞地经济”合作。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鼓励上海、江苏、浙江到长江中上游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共同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一、“飞地经济”的前提、特征和模式(一)“飞地经济”的前提——地理接近。以短距离联系为主,飞地经济本质上是城市间重复博弈的结果,而地缘相近或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城市在长期互动中更容易关注长期利益并进行合作。——优势互补。人力、自然资源、市场,你有我无,优势资源互补共享,双方均能得到利益,才能实现双赢。——成本落差。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其他收费成本无疑是双方合作的重要经济条件,根据调查统计,这种成本落差通常要达到 1/3 以上才会产生吸引力。——制度环境。作为制度试验,飞地经济的产生需要较为— 2 —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宽松的制度环境、良好的地缘和人缘条件。(二)“飞地经济”的特征——空间分离性。两地在行政上隶属于不同的地区。——环境差异性。区域发展建设中存在某些软环境和硬环境差异。——优势互补性。两地优势互补以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拓展空间、降低成本。——产业关联性。对飞入地进行原有产业延伸和转移,在区域间形成完整产业链。(三)“飞地经济”的模式——跨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模式。产业转移是飞地经济的首要功能,该模式也是飞地经济的主流模式。产业转移不将飞地经济视作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施舍,更非转移落后的产能经济,而是强调在转移中升级产业,协同实现跨越式发展。——优质资源跨区域合作模式。通过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布局企业总部、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已是园区企业的共同选择。该模式指飞出地通过创建跨区域合作品牌,整合各地优质资源,逐渐走向创新链顶端,以实现品牌价值整体提升。——跨区域园区平台共建模式。该模式指飞出地与飞入地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在园区一定区域内共同开发建设,在实践— 3 —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中该模式较为常见。按园区建设地所在位置,又可以分为正向飞地、反向飞地、跨区飞地三类,其中反向飞地近年来逐渐兴起。——供应链跨区块整合模式。该模式指飞入地和飞出地分属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充分调用各类资源实现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管理,促进供应链要素自由流动、整体协同,从而降低交易、物流成本、提高经营能力。——区际代工、品牌共享模式。该模式指外地园区利用生产资源优势,...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