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县强降雨应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docx

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在 xx 县强降雨应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紧急召开这次全县强降雨应对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研判当前我县面临的严峻防汛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根据气象部门 9 月 11 日上午的最新通报,新一轮强降雨过程即将开始,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致灾风险高。可以说,一场对我们防汛应急体系和干部责任担当的严峻考验已经到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全县上下必须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作风,全面迎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认清严峻形势,树牢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本轮强降雨应对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的防汛形势异常复杂和严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天气形势的极端性不容低估。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本轮降雨过程呈现出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的— 1 —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特点,预计未来数小时内我县部分区域降雨量就可能达到 50 毫米以上,并极有可能伴有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这种短时强降雨,极易在局部地区形成超强度的降水中心,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城乡严重内涝。我们绝不能用常规思维、历史经验去衡量此次降雨的破坏力,必须以防御特大暴雨、罕见洪水的标准来做足准备。第二,承灾基础的脆弱性不容忽视。我县地表水系发达,过境水量年均在 11 亿立方米以上,防汛任务本就繁重。前几轮的有效降雨,在缓解旱情的同时,也导致全县土壤含水率普遍饱和,江河湖库的底水抬高,调蓄能力被大幅削弱。特别是我们的几条主要行洪河道,如 xx 河,作为我县重要的过境河流和水源地其多年平均流量为 26.76 立方米/秒,一旦上游来水与本地暴雨遭遇,水位将迅猛上涨,行洪压力骤增。我们必须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就在 2024 年 12 月,一次强降雨就曾导致我县部分小型水库超汛限水位溢洪,xx 河等多条排涝河道水位上涨甚至漫溢,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今天的我们,正站在一个更加危险的临界点上。第三,次生灾害的并发性不容懈怠。强降雨是“导火索”,极易触发一系列次生灾害链。我县地质环境复杂,经排查登记— 2 —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就有 13 处,主要分布在 xx 镇、xx 乡等地,涵盖了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多种类型。这些隐患点在暴雨的冲刷浸泡下,稳定性将急剧下降,成灾风险陡增。尤其是历史上遗留的采空区地面塌陷问题和山区道路、村庄附近的切坡形成的崩塌风险,不容我们有丝毫麻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警钟已经敲响,任何的疏忽和懈怠,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保民生、护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做好此次强降雨防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坚决摒弃“雨不会下得那么大”的侥幸心理,摒弃“年年防汛都一样”的麻痹思想,摒弃“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的厌战情绪,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清醒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投入到防汛救灾这场硬仗中来。二、聚焦关键环节,突出防御重点,全力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防汛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抓住要害、精准发力。各级各部门要对照防汛预案,结合各自职责,把各项防御措施落细、落小、落实。— 3 —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第一,监测预警必须精准到“最后一米”。兵马未动,预警先行。信息准确、传递迅速是赢得防汛主动权的关键。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机制,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和滚动预报。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密预报频次,提升预报精度,力求将预警信息精准到乡镇、到村组、到社区。要健全预警发布“叫应”机制,对于发布的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等高等级预警信息,必须确保第一时间通过电话、短信、广播、铜锣等一切有效手段,通知到基层防汛责任人、水库管理员、地灾监测员和受威胁区域的每一户群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参与评论可获取积分奖励  
材料大师姐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材料代笔、论文期刊请加微信sjgw98咨询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VIP会员
客服微信
  •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