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新时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党委书记XX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建设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要从理想信念做起。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是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在那场动荡中,竟没什么人出来抗争。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荡然无存了。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习近平《求是》文章)。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前全党正展开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就坚定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即“初心”),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党,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路走到今天,有很多原因,其中理想信念坚定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中共一大于1921年在上海兴业路的一座石库门寓所举行,后转移到嘉兴南湖一条游船继续召开,完成了建党最重要的议程,最早确定了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理想和信念。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表文章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其中第二条就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理想,是人生的目标树,没有目标,人生的航船就失去了航向;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没有精神支柱,生命就没有力度。古今中外,理想信念被认为是“人的高层次需求”,原始人类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是征服自然的理想;《诗经》“乐土、乐园”,是古代中国人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法朗吉”、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理想和实验。习近平:“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当前,患上信仰缺失病的有几个“病症”,如:(1)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2)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不问苍生问鬼神”;(3)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在国外;(4)心为物役,金钱至上,没有任何敬畏,没有任何底线。。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志士仁人为了救国救民,投身革命,奉献热血青春乃至生命,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经受各种诱惑与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环境下,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丰功伟绩,靠的就是心中坚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陈云1939年《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的七年里,先后写了8次入团申请、10次入党申请,才最终被批准入团入党,支撑他的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接下来我做个“导游”,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里很美好,天空一碧如洗,白云擦过耳边,时而天地澄澈,时而云雾茫茫,你可以尽情地在那儿发自拍、发定位、晒朋友圈;那里很荒凉,天空中找不到鸟儿飞过的痕迹,你可以当个“驴友”,尽情地放空、发呆、思考人生;那里也很凶险,海拔几千米,你走上几步可能就会腿脚发软、眼前发黑、心里发慌。所以,你要带上氧气瓶,穿上羽绒服,揣上巧克力,喝上几罐功能饮料,吃上一顿丰盛的早餐才出发。然后坐上缆车,穿云入雾到达山顶,去征服最后的那几百米。有的同志想到了,这个地方是一座雪山。是不是很美好?当然很美好。但是,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呢?如果没有安全设施,你没有羽绒服、没有氧气瓶、没有巧克力、没有早餐、没有缆车,你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累了在哪儿休息?缺氧怎么办?这些在现代人看来都不是问题。但是八十多年前,那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战士,背着沉重的装备,又是怎样一步一步从山脚,开始丈量那些人迹罕至的雪山?是什么让他们承受着缺氧、严寒、饥饿,依然一往无前?是什么让他们坚信希望一定在前方,胜利一定在前方?有人说,是敌人的追击和后面的炮火吗?不,我们知道,他们有别的选择,他们可以彷徨、可以犹豫、可以退缩,甚至可以逃离。他们仅仅是勇敢吗?也不是。那是不是前方高官厚禄的许诺和丰厚的粮饷?不!当然更不是。因为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着走下雪山,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见到将来的美好。那是什么呢?我们找不到别的答案,只能是一个词——那就是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信念有什么用?信念就是希望,信念就是力量,信念让我们变成了不一样的我们,信念让中国走到了现在。就因为这份理想信念,红军踏过了雪山草地,抗联杀出了白山黑水,我们在茫茫戈壁上建起了航天城,我们把人间天路修到了青藏高原。从百废待兴到河清海晏,也就短短的几十年。理想信念不是空的,是具体的。理想信念是个老话题,但这个话题常说常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共产党人有初心不变的共同奋斗目标,也有各个历史时期和阶段的不同难题和任务。时代主题理想信念第一部分什么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提出:“要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当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者,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三大思想基石。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一、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的信仰一、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的信仰,在于它以其无可比拟的真理性,成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基础。它具有以创造性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标志的科学性,具有以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为标志的人民性,具有以指引人民改造世界行动为标志的实践性,具有以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为标志的发展性和开放性。1938年,毛主席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世纪的而不是空洞的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中国共产党人的“老祖宗”。一、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的信仰共产主义之所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信的远大理想,源于共产主义的优越性。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构想,在其看来,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的描述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全社会消灭了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劳动”“按需分配”、真正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保证实现共同富裕。二、共产主义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坚信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具有不可比拟的进步性、合理性,因而成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然趋势。经过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长期不懈努力,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共产主义制度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二、共产主义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坚信的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定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共产主义之所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信的远大理想,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和发展、中国人民胜利和前进的动力。实现共产主义是由许多阶段性目标构成的长时期的历史进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当代中国的实际体现。二、共产主义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坚信的远大理想只有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进步发展。二、共产主义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坚信的远大理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是在中国环境下,针对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贡献和推动作用,将更加清晰有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现实成就和光明前景,证明了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共同理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包括“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追溯历史,它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志士仁人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共同理想展望未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一定能实现。“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理想信念的根本要求四个自信。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理想信念的根本要求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既是根本政治任务,也是根本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四、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理想信念的根本要求“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多次对学校、对老师特别是思政课老师提到“四个自信”。自信是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撑。足够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才能真正安身立命,坚定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人要有“四个自信”——四、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是理想信念必不可少的要求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取得这些伟大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形成了一条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理想信念的根本要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践行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但指导中国实践走向成功,也引领着世界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四、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理想信念的根本要求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优势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最大差别,就是我们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的制度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衷共济解难事、提高效率办好事。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办好了精准扶贫、惩治腐败、生态文明建设等大事要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四、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理想信念的根本要求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四、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理想信念的根本要求五、坚决落实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包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理想信念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对于教育而言,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理想信念的重要部分。五、坚决落实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包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理想信念应有之义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坚定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坚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对理想信念的检验,和平年代不像战争年代那样直截了当,但依然可以分出优劣高低。领导干部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有理想信念的影子。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和重大考验面前,公私是否分明,法纪是否严明,就是对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最好检验。”革命战争年代,对于理想信念的检验更简单直接,是牺牲和流血,就是看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你敢不敢冲上去,能不能像董存瑞那样舍身炸碉堡,像黄继光那样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像王成那样喊出“向我开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上,重温毛主席的讲话:“1945年4月24日《论联合政府》:我们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着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新时代理想信念,就是担当和奉献。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和具体行动中。六、立足岗位、担当奉献,是新时代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在和平建设时期,生死考验有,但毕竟不多,如何检验一个干部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讲话中讲到要看“六个是否”,“那就主要是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而且这个检验不是一下子或一两件事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和看长期表现,甚至要看一辈子。六、立足岗位、担当奉献,是新时代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15岁到梁家河当知青算起,已经为党和人民奋斗、奉献了50余年。总书记长期奉献、持续奉献、无私奉献的领袖风范很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学习他甘入苦海。第二学习他夙夜在公。第三学习他以身许党。奉献是我们党的鲜明底色,是党员干部的重要精神特质。离开了奉献,我们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事业成就和辉煌,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六、立足岗位、担当奉献,是新时代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六、立足岗位,担当奉献,是新时代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坚定新时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应做到“三要”:一要担当奉献。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把时代要求与自已的所做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以创新精神理解奉献、实践奉献、诠释奉献,用实际行动赋予奉献以新的时代内涵、新的精神境界。二要爱岗敬业。要勤钻业务,善思方法,掌握技能,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要在工作岗位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怕流汗,求真务实,以干为乐,勇于创新,争创一流业绩;就是要善作善成,不怕困难,不怕矛盾,敢于革新,敢打硬仗,敢于担负重大任务。六、立足岗位,担当奉献,是新时代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坚定新时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应做到“三要”:三要为人民服务。认真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牢记党的宗旨,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学校,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双中心”理念,努力把为师生服务各方面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俗话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就是一杆标杆。旗帜标杆就是引领,这种引领既要体现在思想觉悟上,更要体现在言行举止上,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强调一点,就是要时刻牢记自己党员身份,时刻记住我是党的人,要有党员的担当。第二部分为什么要树牢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有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在这些论述当中,有很多精彩的用典,思想内涵深刻,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件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在长征途中,在一位老人家借宿,这位老人叫徐解秀。临走的时候,三位女红军看到老人家也比较穷苦,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就把当时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半条给老人留下了。后来老人反复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来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图中老人为徐解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一份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够在革命年代前赴后继、百折无悔;才能够在建设年代,艰苦奋斗、激情燃烧;才能够在改革开放年代,敢为人先、勇立潮头。正因为有了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才能够得到亿万人民的支持。LOGO...我们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总书记关于这个问题有一段精彩论述: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意思是说,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总书记引用古人格言:“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这句格言出自清朝学者金缨编纂的《格言联璧》,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名言警句大全”。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引用这句格言呢?他主要讲立志的问题。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做志存高远,志向到底能够远到什么程度啊?按照《格言联璧》的说法,叫做“无远勿届”,这是一个成语,一般写作“无远弗届”,出自《尚书》。《尚书》原文是这么写的:“惟德动天,无远弗届。”说只有德行可以感动天地,没有哪个地方远到不能够被德行感动。其实不光是德行,志向也有这样的力量。志向到底能够远到什么程度呢?《格言联璧》给了两个具体的意象,一个叫穷山,一个叫距海。那也就是我们说的,山之涯,海之角,我的志向往那个方向走了,哪怕到了山边、到了海边,只要我的志向还要往前走,那么山和海都不能限制我,这是说的远度。说“志之所向,无坚不入”,“无坚不入”也是一个成语,我们一般写作“无坚不摧”,就是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够被破坏掉。那么坚固的东西是什么呢?《格言联璧》的作者也给了两个具体的意象,一个叫做锐兵,一个叫做精甲。锐兵是什么?尖锐的兵器;精甲是什么?精良的铠甲。也就是说当你面对的是兵器的时候,志向是什么?志向就是铠甲,你再锐利的武器,你也突破不了我的铠甲;面对铠甲的时候,志向是什么?志向就是兵器,你再厉害的铠甲,我的兵器也一定可以把你刺穿。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样坚固的力量,可以坚固到居然能够抵御志向的力量。再来看第二句话,讲强度。为什么志向具有如此伟大的力量呢?A其实很简单,志向往大里说叫作理想,往小里说叫作目标。B一个人有了理想,有了目标,才会有决心,有勇气,才会去做那些常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后汉书·耿弇传》,讲了一个叫作耿弇的大将军的故事这个大将军怎么回事呢?当年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耿弇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只有21岁。然后他就去投奔南阳的刘秀,跟刘秀起兵。当时他就劝刘秀,说我们去收复河北,然后再从河北平定山东,然后我们就可以安定天下了。那时候刘秀也不过是一小股力量,耿弇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所以谁都觉得他这个说法太夸张了,不可能实现。可是,耿弇因为有了这样的志向,他就产生了那种拼命三郎的勇气。有一次打山东的时候,他的腿被敌人的箭射中了。怎么办呢?他抽出佩剑来,直接把箭头砍断,接着战斗。就因为有这样舍生忘死的勇气,所以耿弇真的成了常胜将军。他原来预设的目标,收兵河北也罢,平定山东也罢,乃至于帮刘秀安定天下也罢,就都实现了。所以刘秀看着耿弇,很感慨地说了一句话,叫作“有志者事竟成也”,现在大家熟悉的“有志者事竟成”就出自这儿。其实不光是耿弇,我们熟悉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发愤著书,祖逖击楫中流,这些人之所以成就别人成就不了的事业,不都是因为有志向在背后为他们加油鼓劲吗?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格言联璧》这句话,是在讲树立远大志向。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建设年代,人都要有理想,有信念,用理想和信念激发出人的斗志,我们的人生才能无远弗届,无坚不入。再讲长征:红军当年出发时,谁都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让每一个红军战士对“革命不会失败,革命的火种不断,革命的高潮一定会来”,“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到达”深信不疑。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理想引领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漫漫征途,艰难与艰险相伴,艰苦和艰辛孪生。为了战胜饥饿,红军饱尝了人间的一切奇味怪食:皮张革履、死牛烂马、树皮草根、“神仙土”、粪便中残留的粮粒等,“饿得摇摇晃晃,连抬腿的力气都没有。可一旦爬起来,就向前走,向着党中央的方向走”,“一定要活着看到革命的胜利!”在这有十多万红军牺牲的远征中,“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日均行军37公里,几乎每天有一次遭遇战,平均3天就有一次激烈大战,每行进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倒下。湘江水鲜血染红,祁连山尸首成堆,雪山草地吞噬了无数生命……走出草地的时候,只剩下“一支褴褛不堪、瘦得只有骨头架子的部队”。但“活下来的人毫不退缩,因为我们有红色的理想”,“有铁的意志,铁的决心”,“凭着对党的忠诚”,从未动摇过革命意志和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把“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的信念坚持到最后,“饥饿疲劳唱支歌,狂风暴雨当洗澡”。誓将“红星飞满天”,“三军痛饮紫禁城”。地球系上红飘带,人间盛开自由花,把失败甩给了反动与邪恶,将胜利留给了革命与正义。永不退缩习近平: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现在流行两句话,一句叫仰望星空,一句叫脚踏实地。其实就是这样的,大志向和小目标的统一。其实在工作中如何去践行这个呢?我认为就是在我们的平凡的岗位上,把每一个环节做好,其实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对教师来讲,就是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回答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认真地陪伴每一个孩子的青春。A其实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树立理想信念,在报国,在树立志向。B理想信念决定着一个人人生的高度、深度、广度。习近平: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抑郁症?发牢骚?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C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也决定着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深度和广度。D在新时代,我们也要随时做好迎接各种各样的磨难的准备,我们会面对着重重的改革困局,我们会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利益的诱惑,我们共产党人、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够经受住这重重的考验和磨难,就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坚定理想信念?第三部分怎样坚定理想信念第一,理论学习。习近平:目前,一些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同党中央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没有做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第一,理论学习。只有从源头上学好马克思主义,在最新进展上学好马克思主义,不断强化理论武装,特别是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才能真正坚定理想信念。一是真学真信。真学:原原本本学,反复学,把自己思想、工作摆进去学。联系实际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真信:坚定态度。要有情感情怀并自觉的应用。真学是真信的前提。真信是真学的目的。二是会学善学。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学习本领”是总书记要求的八种本领之一。读书不能少于1个小时。就像锻炼,四十分钟才有效果。第一,理论学习。面对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作为教师、干部特别是党员教师、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个下功夫”、“九个坚持”和“三为、六要、八统一”的殷殷嘱托,切实做到真学、真信、真用、真行,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中,不断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第一,理论学习。第二,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方能致远,为此党员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做知行合一的表率。忘记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同样,离开实际工作,空谈理想信念,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知”是什么?党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内在的知”,即要在内心深处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找到”自己。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就难以提高自己。党员要想“知”的多,“知”的深,就必须进行自我检查,看看自己还存在着哪些差距。只有看到自身的“尘埃”,才会及时地清扫自己,才不会让污垢积厚成疾,才不会让心灵蒙上厚厚的尘埃。“行”是什么?就是为党的事业多做事,做好事。行动是做合格党员的唯一方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如此,一个人要想淡泊虚名私利,不为五斗米折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即使不容易,合格的共产党员也应该做到。既然往共产党员的队伍里站了,那站就得有“站样”。当前,我校正处于高质量、高水平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繁重。作为党员干部,这个样子不是“秀场”,而是要真正为学校、为师生去解决问题。每个党员都应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安身岗位奉献,勇于担当作为。第二,知行合一。行动是无声的号令,身教是最好的榜样。党员要在各自岗位上扛起责任、敢于担当;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少说漂亮话,多做平凡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起到“头雁效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破除“庸、懒、虚、散”,形成领导带着干部干、干部带着党员干、党员带着群众干的良好局面。党员干部要铭记党章党规,牢记党的宗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要始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做“追梦人”。第二,知行合一。清正廉洁是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员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做人的根本和底线,恪守党纪国法,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稳得住心神、抵得住诱惑、管得住手脚。要筑牢拒腐防变的防御线,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事业少想名利,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要绷紧党纪国法的高压线,带头贯彻廉政准则,带头遵守规章制度,带头做到令行禁止,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第三,廉洁表率。为政之要,贵在廉洁,廉洁之本,贵在自律。重在慎独慎微。党员领导干部要“勿以恶小而为之”,牢记“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落马干部处分通报的高频词:“身为共产党员,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落马干部的忏悔词:“我随着职务的升迁,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丧失了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加强学习,遵守党纪政纪,严以律己、防微杜渐,善于约束自己。从平时抓起,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抵抗住腐败的诱惑,力保共产党员的纯洁性。第三,廉洁表率。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学校发展沧州医专的历史,就是一部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践行理想信念的历史!新时代,沧州医专的每一名党员和同志都应该出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扬新时代的医专精神,将理想信念落实到“实干兴校”的行动中,有责任、有作为、有担当地为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