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部门:XXX主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省、市关于农村工作的有关部署,立足中心城区实际,坚持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和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理念,突出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农村综合治理,全力打造宜居、文明、幸福、和谐的新农村。前言目录方案实施PLANIMPLEMENTATION共同富裕COLLECTIVEPROSPERITY规划背景PLANNINGBACKGROUND总体要求GENERALREQUIREMENTCONTENTS规划背景PLANNINGBACKGROUND01农业发展质量稳步增长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乡村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面临形势01.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更加明显城乡消费结构升级对农业功能提出新要求,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效益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题02.乡村发展形态和格局更趋多元现阶段,全市乡村形态格局处于大调整、大变动时期,乡村差异化日趋明显,多样性成为乡村发展演变的重要特征03.乡村社会结构转型步伐日益加快乡村人口流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农民兼业化等发展趋势日益明显04.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进程加快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步伐明显加快第三节重大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美丽XX建设的现实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培育现代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的迫切需要总体要求GENERALREQUIREMENT02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三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立足中心城区特色,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奋力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争当乡村振兴发展排头兵。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党管农村、改革引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坚持三农优先、农民主体把“三农”工作放在衡量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的突出位置,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坚持全面振兴、梯度推进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注重协同性、关联性,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释放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潜力坚持城乡融合、生态和谐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第二节基本原则第11页战略定位立足中心城区最大实际,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农业科技化、高端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中心城区、重点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融合互动,探索符合“中心城区”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顺应城市化加速推进和绿色消费兴起新趋势,以农产品高品质、农业高效益和农民高收入为目标,以农业产业融合、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新型业态发展为特色,致力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高点定位、海洋特色、生态优势,紧扣城乡融合发展主线,着力优化生态环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品质,打造“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区第三节战略定位中心城区乡村振兴样板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农村产业发展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和基层党建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新六产”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进一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搭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第四节发展目标第四节发展目标专栏:XX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类别序号主要指标2017年2020年2022年属性产业兴旺1省级以上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数量(个)8910预期性2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011预期性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66预期性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49698预期性5土地经营规模化率(%)13.9717.4924.49预期性6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898.398.5预期性生态宜居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79999约束性8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39698预期性9生活污水处理计划保留村比例(%)17.5100100预期性10完成退耕还林还果(万亩)0.020.10.1预期性1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100100预期性12农村道路“户户通”村庄比重(%)—9090约束性第四节发展目标专栏:XX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类别序号主要指标2017年2020年2022年属性乡风文明13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达标率(%)859095预期性14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100100100预期性15农村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59999预期性治理有效16农村社区服务站普及率(%)81.82100100预期性17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庄占比(%)100100100预期性18村级综治中心建设达标率(%)93100100约束性19村级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100100100预期性生活富裕20城乡居民收入比2.382.3<2.3预期性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84012300026800预期性2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726.5预期性23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配置达标率(%)85.559595预期性方案实施PLANIMPLEMENTATION03第一节优化乡村发展空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第二节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推进土地整治工作20XX.XX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严格落实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的有关禁控养规定,加强“智慧农业”建设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坚持适地适种原则,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搭建农科教创新平台,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20XX.XX20XX.XX20XX.XX20XX.XX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城区实际,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构筑都市型农业体系。第三节产业振兴第四节人才振兴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完善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强乡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吸引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发展第五节文化振兴第一节持续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第二节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第三节弘扬乡村优秀文化传统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海洋文化、乡村文化,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力度,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共同富裕COLLECTIVEPROSPERITY04第一节共同富裕立足辖区贫困发生实际,确保财政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01.完善精准扶贫措施坚持完善全方位扶贫机制,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现行标准、等措施力度,持续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02.加强扶贫专项治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及时发现和纠正扶贫领域“四风”问题新表现新动向04.加强扶贫专项治理聚焦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采取资产收益、低保兜底、实物供给、邻里互助等保障性扶贫措施03.强化特殊困难群体脱贫感谢大家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部门:XXX主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