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防治与急救一、中暑与热射病的概念今年入夏以来,伴随着“火烤”的天气,“热射病”一词也在热搜刷屏。7月以来,全国多地出现热射病病例,甚至出现多起死亡病例。那么,究竟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有何危害?如何预防热射病?一、中暑与热射病的概念中暑是高温高湿环境中产生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造成热平衡紊乱而发生的一种热致急症。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型,除中暑表现外,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一般>40℃,伴皮肤灼热、无汗、意识障碍,急性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肝肾功能障碍等多器官功能损害。二、中暑和热射病的分类根据症状,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①热痉挛②热衰竭③热射病(会死人!)渐进加重的热射病分为:①经典型热射病:多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者。②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三高环境(高温、高湿、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健康青年人,在活动中突然晕倒,抽搐或昏迷,伴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继而出现体温速升>40℃,很快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热射病的三大杀手•1号杀手:高热(烤熟了!各系统都不能工作!必须及时处理!)•2号杀手:DIC•3号杀手:感染(特别是肠源性感染)•失控的全身炎反应继发于热损伤,可导致各器官广泛损伤,最终导致MODS和死亡。其中,肠粘膜屏障受损可造成全身炎反应综合征(SIRS),继而出现休克、DIC和MODS(要特别警惕腹泻者)高热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体温过高对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水肿,颅内高压、昏迷心血管系统:心肌坏死-心力衰竭呼吸系统:肺血管内皮受损-ARDS消化系统:溃疡、出血、肝坏死泌尿系统:肾功能不全(脱水、灌注减少、横纹肌溶解)血液系统:DIC肌肉:缺氧代酸肌肉局部温度增高-横纹肌溶解三、中暑和劳力型热射病的危险因素:1、环境因素:全球变暖。温度和湿度增高环境下,人体热辐射、对流、传导和汗液蒸发困难,热量在体内积聚致体温升高,(每5分钟可升高1℃)可导致细胞和细胞器结构的直接损伤,出现中暑。①中暑的气象阈值:日平均气温>30℃或相对湿度>73%,当气温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37℃,中暑人数急剧增加。黄色预警:连3天日最高气温超35℃。橙色预警:24h内日最高气温超37℃,中暑人数明显增加。红色预警:24h内日最高气温超40℃,中暑人数急剧增加。②中暑的热指数:应用温湿度运算出的数值,和热射病发病率正相关。指数>41,热射病发病率增高指数>54,极易发生热射病2、个人因素:①耐热能力差②缺乏热习服③生理状态或疾病因素:生理状态:不适应热环境、肥胖、睡眠不足、应激因素、训练中补水不足。潜在疾病:感冒、发烧、腹泻等。④诊疗因素:不认识重症中暑,误诊降温不及时,处置不规范后送不及时严重度认识不足,监测治疗强度不够3、团体因素:作息不科学训练安排不科学运动强度和体能不匹配对于以上危险因素应加强基层宣教,特别是组训者层面,和疾病防治和治疗方法一起做到人人皆知。三、识别中暑和热射病中暑和热射病的现场救治要把握时效要求:白金十分钟:十分钟内识别、降温、防止心跳骤停降温30分钟:30分钟内使核心体温降到39℃以下黄金2小时:2小时内使核心体温降至38.5℃以下及早识别中暑、热射病的主要表现和热射病的警报信号,及早开始正确的处理特别重要!中暑和热射病的常见表现有哪些?(一)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升高。(二)轻症中暑:先兆症状+体温大于38℃,伴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胸闷加剧,呼吸浅快,脉搏增快。(三)重症中暑:(必须送医院)a热痉挛常出现于仅补水未补盐者。短暂,间歇的肌肉痉挛,多于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阵发性四肢及腹壁肌肉痉挛,甚至肠平滑肌痉挛和疼痛)。b热衰竭热打击后出现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低、脉搏快、体位性眩晕或晕厥。体温升高大于38℃,无明显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不及时有效处理易演变为热射病。必须高度重视热射病c热射病典型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