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x 县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总结为深入贯彻落实*的 xx 大关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x 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年度重点工作,聚焦文化惠民、资源下沉、机制创新、群众参与和文旅融合,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一、x 县优质文化资源与群众文化品牌优势x 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存和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经过多年积淀与持续培育,已构建起体系完备、特色鲜明、可转化性强的优质文化资源矩阵,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1.非遗资源丰富,传承体系健全。全县现有省级非遗项目 2 项(x、x),市级非遗项目 10 项,县级非遗项目 38项。拥有省级非遗传承人 1 人。通过建立非遗展览馆、非遗工坊、校园传承基地等多种形式,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群众参与度持续提升,非遗正从“遗产”走向“生活”。2.基层阵地广泛,覆盖城乡全域。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乡镇综合文化站 11 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212 个,实现行政村 100%全覆盖。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4 处,推动文化服务向“小而美”“精而活”转型。3.场馆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县级“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并免费开放年均接待群众超 30 万人次,成为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县图书馆藏书量达 35 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10tb,设有盲文阅览区、少儿阅读区、电子阅览室、24 小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时自助图书馆等,年图书流通量达 45 万册次,构建起“全民阅读、智慧阅读”服务体系。县文化配备舞蹈排练厅、音乐教室、美术书法工作室、非遗展示厅、多功能报告厅等,年均开展培训、讲座、展演活动 200 余场,成为群众文艺创作与交流的“文化客厅”。县博物馆馆藏文物 1200 余件,其中二级文物 8 件、三级文物 42 件,常设“x 历史文化陈列”“楚汉争霸主题展”“农耕文明展”等,年均接待参观者 8 万人次,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4.品牌活动成熟,群众参与广泛。“送戏进万村”工程年均演出 350 余场,覆盖所有行政村,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村晚”系列活动,x 镇“丰收村晚”刘集镇“红糖文化节”乡村“村晚”等逐渐形成“一村一品”特色。每年举办“年货节”“伏羊节”“赏樱季”“菊花美食季”等文旅活动,年均吸引游客超 20 万人次,有效激活节庆经济。“纳凉晚会”逐步成长为文艺演出、非遗展示文化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文化品牌项目,近年来融合我县“伏羊节”活动,集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年均带动非遗、农特产品销售超 200 万元,实现“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二、已建立的直达基层机制为破解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x 县坚持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建立并实施了一系列直达基层、服务群众的机制,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1.“三馆”免费开放+流动服务机制。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常年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均超过 56 小时。组建“文化轻骑兵”服务队,配备流动图书、流动展览、流动演出,每年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超 60 场次,深入偏远村庄、敬老院、学校等,年均服务群众超 5 万人次,实现“文化服务零距离”。2.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机制。建成“县—乡—村”三级总分馆体系。图书馆总分馆实现“统一采购、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统一编目、通借通还”,11 个乡镇分馆、212 个村级服务点全部联网,图书年流通量达 45 万册次,基层借阅量同比增长 28%。文化馆总分馆形成县馆统筹资源,分馆负责落地的联合机制,每年联合开展培训、展演、展览等活动 80 余场,基层团队孵化率达 85%,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服务格局。3.阅读联盟、活动联盟协同共建机制。成立“图书馆阅读联盟”...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