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题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在 2025 年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题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利用一天时间,深入*区、*区的两个典型村,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实地踏察和专题调研。我们看了现场、听了介绍,与区里的同志、村里的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刚才,*区和*区的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经验做法,也剖析了短板不足,讲得都很实在、很中肯。这次调研,既是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委集中整治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我市专项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次“回头看”和再部署。总的来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和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职,特别是通过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市“三资”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平台应用、监督问责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天我们看到的*街道*村,集体资产规模高达 4.1 亿元,年收入约3000 万元,在资产规范化管理、实现保值增值方面做了大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量有益的探索。*镇*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探索“资源利用型、资产活化型、资本运行型”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稳步健康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这不仅是我们从日常监督、信访举报和案件查办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也是今天调研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家底”,是广大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这份“家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如果我们的“钱袋子”守不好、管不严、用不实,就可能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群众利益受损、基层干部腐败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会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我们必须站在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从当前情况看,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责任传导存在“上热下冷”,压力压实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三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治站位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不高,存在“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有的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不够有力,把“三资”管理单纯看作是农业农村部门的业务工作,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的力度不够。有的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履行不充分,满足于建章立制、发文开会,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跟不上,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乡镇(街道)党(工)委对村级“三资”管理疏于监督,当“甩手掌柜”,导致村级组织在资产发包、资金使用、资源处置等重大事项上缺乏有效监督,为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滋生提供了土壤。第二,制度执行存在“纸上画画”,规范管理不到位。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文件,比如我省在 2022 年就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实施意见》,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又专门就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出台了指导意见。可以说,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建立。但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的制度执行却走了样、变了形。比如,有的村集体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要素不全,甚至出现“阴阳合同”;有的合同租金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长期不作调整,造成集体利益严重受损。还有的村在工程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等决策上,该走的“四议两公开”程序不走,少数村干部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一言堂”“家天下”,搞暗箱操作,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这些问题表明,我们的制度还没有真正长出“牙齿”,执行的刚性约束力有待加强。第三,数字监管存在“建用脱节”,平台应用不到位。我市已经初步建成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参与评论可获取积分奖励  
材料大师姐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材料代笔、论文期刊请加微信sjgw98咨询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VIP会员
客服微信
  •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