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docx

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按照省市安排部署,x 县应急管理局对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近年来,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协作配合,聚焦“三个转变”(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扎实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一)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县级层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深化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应急指挥机构,调整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充分发挥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的牵头抓总、督促指导、协调推动作用,定期开展安全形势研判会商,研究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推动乡镇*委政府、行业部门严格落实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责任。乡镇、村(社区)层面。全县 15 个乡镇实现“七有”(有应急管理机构、有应急工作机制、有应急管理制度、有应急救援队伍、有应急预案体系、有应急物资储备、有应急指挥平台),405 个行政村、10 个社区基本实现“五有”(有综合应急队伍、有应急避难场所、有应急保障物资、有叫应叫醒机制、有应急处置方案),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逐步建成了组织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指挥高效、统筹机制健全、风险防控精准、应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二)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增强。一是整合各类救援力量。按照“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资源共享”的思路,依托县消防救援大队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整合资源力量,持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更新应急救援台账。目前,乡镇有 15 支应急救援队伍共 672 人,村社区有 415 支应急突击队共 5672 人,县应急管理局、住建、水务、交运、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联合组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 50 人,各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根据实际也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了以镇、村(社区)和企业应急救援力量为基础、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体系。二是加强军地应急联动。与县人武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基干民兵应急队伍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衔接机制的通知》,对基干民兵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体制机制运作流程等进行了明确,避免了基干民兵与专业救援队员交叉的现象。三是积极动员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与相关企业签订《机械设备应急救援合作协议》,建立应急救援设备管理台账,引导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出现突发情况,协议救援设备拉得出、用得上。四是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结合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专项应急预案 25 个。乡镇参照县级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了本乡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了应急行动方案和应急工作手册,明确了应急响应流程和应急任务分工。五是扎实开展应急演练。根据应急预案,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危险地段、灾害易发区,组织县消防救援大队、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乡镇、村社区应急救援力量和社会应救援力量扎实开展应急演练,核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锤炼了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2024 年以来,组织开展防汛演练 567 场次,地质灾害疏散演练 174 次,地震灾害应急演练 966 场次,突发安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全事故应急演练 118 次。2025 年举行的“冀城使命·2025”x县抗震救灾综合应急演练,是近年来全县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科目最全面的实战化演练。(三)综合防御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建立健全灾情会商研判和预警发布机制。制定下发《x 县灾情会商研判制度》,建立 x 县灾情会商研判机制,强化部门沟通协作、会商分析,做好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遇重大灾害性天气,充分利用水务部门的山洪灾害预警平台、自然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农村大喇叭,乡镇应急管理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参与评论可获取积分奖励  
材料大师姐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材料代笔、论文期刊请加微信sjgw98咨询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VIP会员
客服微信
  •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