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在救助管理站业务培训会上的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在此次业务培训会上发言,与大家共同探讨救助管理工作中的诸多关键议题。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此次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学习与提升的宝贵契机。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从思想认识、从业守则、政策解读、风险防控以及应急处置等多个方面,通过实际案例分享,谈谈自己的反思、感想与看法。一、思想认识,从被动救助到主动关怀的转变在我刚进入救助管理站工作时,对救助工作的思想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认为更多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缺乏主动关怀意识。记得有一次,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前来求助,我只是机械地按照流程询问信息、登记,然后安排其在站内休息,等待进一步核实身份和救助安排。整个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到老人眼神中的不安与迷茫,也没有主动去了解他内心的恐惧与需求。后来,同事在与老人交流中发现,他因为与家人走失,在城市里已经流浪了多日,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件事让我深刻反思,我们的救助工作不应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层面,而应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救助对象是一个个需要关爱与帮助的个体。我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次交流,都可能成为他们在困境中的希望之光。据不完全统计,在我们站接收的求助人员中,约有 6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而我们积极主动的关怀能够有效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升救助效果。这也让我明白,要不断强化思想认识,将主动关怀融入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从被动救助转变为主动出击,去发现那些潜在的需要帮助的人。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二、从业守则,坚守底线,维护救助对象尊严在从业守则方面,我也经历了深刻的反思。有一次,我们在街头劝导一名流浪乞讨人员进站接受救助。由于当时临近下班,且该人员较为固执,拒绝配合,我在劝导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耐心,言语上也变得有些强硬。这一行为不仅没有达到劝导效果,反而让救助对象对我们产生了抵触情绪。后来我意识到,我们作为救助工作者,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必须坚守从业守则,尊重救助对象的人格尊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想法,即使他们身处困境也不应被我们忽视或轻视。我们站一直强调“以人文本、关爱救助”的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却没有很好地践行。在后续的工作中,我努力改进,在与救助对象交流时始终保持耐心、平等的态度。通过这样的转变,我发现救助对象更愿意与我们沟通,救助工作也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例如,在一次救助一名长期流浪的精神障碍患者时,我们团队成员严格遵循从业守则,用温和的语言和耐心的陪伴,逐渐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成功将其送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坚守从业守则是我们开展一切救助工作的基石。三、政策解读,精准把握,提升救助实效对救助政策的准确解读和运用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对政策理解不深导致救助工作出现偏差的情况。有一位求助人员符合临时救助的条件,但由于我对相关政策中关于救助标准和期限的条款理解有误,在为其办理救助时给予了错误的信息,导致求助人员对我们的工作产生质疑。这件事让我明白,政策解读不仅仅是简单地阅读文件,更要深入理解每一条款背后的意义和目的。为了提升自己对政策的把握能力,我积极参加各类政策培训,认真研读政策文件,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向同事和上级请教。通过不断努力,我对政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例如,在今年的救助工作中,我秘书之家—全网资源每日更新 www.mishuzj.com们依据新出台的困难群众救助政策,成功为 36 名符合条件的求助人员提供了更精准、更有效的救助服务,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这充分证明,只有精准把握政策,才能让救助工作真正惠及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四、风险防控,未雨绸缪,保障救助工作安全开展风险防控在救助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有一次,我们接收了一名患有传染病的求助人员,但由于站内相关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其密切接触,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