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范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PPT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讲课人:XXXXXXX年X月X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前言QIANYAN木桶效应众所周知,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让这只木桶装满水,那就不能有一块短板。通过“木桶效应”,可以看出,全面小康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是“全面”,全面就要一块短板都不能有,实现全面小康,就要真正要解决“木桶效应”。”目录MULU010203充分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NO.01深入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人民”?“人民”三重规定量的规定质的规定主体构成的规定“人民”三个维度宏观维度中观维度微观维度(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讲话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讲话指出,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2016年7月1日2016年10月21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个必须”之一,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提出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的要求,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大我们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再一次认识党的人民立场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提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中明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特征和基本立场。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十九大十八届六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二)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题中之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最集中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的教育人民期盼0607080204050301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优美的环境更舒适的居住条件1.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以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习近平·论2.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18年县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NO.02充分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恩格斯结合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提出的一系列主张,阐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于2018年5月4日举行(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领域发展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增长动力机制公平法治温饱民主环境安全正义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征: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特征: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灵魂主线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体现在强调党的人民立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上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导向、人民立场,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这些措施有力地净化了党内政治风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障。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国民党军队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并不意味着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并不意味着党面临的脱离群众危险就会减少。相反,越是发展越要重视防范和克服脱离群众危险。NO.03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党的十九大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刻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12345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仅包括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还包括农村全面发展。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二)进一步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产业兴旺(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措施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生态宜居(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措施一二三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发挥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发展新兴产业,增加新的产品和服务。乡风文明(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措施★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要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四是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治理有效(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措施★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是建设法治乡村一方面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五是建设平安乡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四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生活富裕(根本)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措施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01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02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03开放发展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04共享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05理念先行1.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2.将人民群众作为乡村振兴的服务对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服务好广大农民,也要服务好广大市民。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乡村,但市场主要在城镇。就乡村谈乡村是片面的,也是有局限的。增强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协调性。3.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乡村振兴的智慧和力量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处处体现对基层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处处号召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处处依靠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4.围绕人民群众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措施我们坚持在干事创业或做决策要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搞清楚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什么、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哪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我们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措施应充分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5.让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切实改善乡村环境和居住、出行等条件,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又要大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更完善的治理体系、更有力的法治保障、更明晰的权责关系,为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谢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材料大师姐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材料代笔、论文期刊请加微信sjgw98咨询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VIP会员
客服微信
  •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