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专题党课弘扬抗战精神奋进复兴征程主讲人 : XXXCONTENTS目录01 回溯抗战艰辛征程02 解读抗战精神内涵03 洞察抗战胜利现实意义04 续写抗战精神新篇回溯抗战艰辛征程01白山黑水间的苦难开篇 “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 东北迅速沦陷事变发生后,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短短四个多月内, 128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 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 3000 多万东北百姓成了亡国奴。 侵略者的暴行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例如,在平顶山惨案中,日军屠杀了 3000 多名无辜百姓,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东北沦为殖民地的悲惨境况东北被日本完全变成殖民地,经济上被掠夺,资源被肆意开采;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妄图磨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屈的抗争:抗日武装的崛起义勇军的自发抵抗“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自发组织起义勇军。他们大多是农民、工人、学生等,怀着对侵略者的仇恨,拿起简陋的武器与日军展开斗争。如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打响了武装抗日第一枪,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抗日联军的组建1936 年,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抗联战士们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恶劣环境下,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杨靖宇率领部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战斗,最后壮烈牺牲。游击战争的开展抗日武装力量利用东北的山林、地形等有利条件,开展游击战争。他们神出鬼没地袭击日军的据点、运输线等,让日军防不胜防,有效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打响中国抗战第一枪的意义东北抗日武装的抗争,打响了中国抗战第一枪,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为全国抗战树立了榜样,拉开了中国人民长达 14 年抗战的序幕。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的爆发 01事变经过1937 年 7 月 7 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 29 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 29 军奋起抗战。 02历史意义“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它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抗战的号角正式吹响。 03民族生死存亡危机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大片国土沦陷,人民遭受着战火的摧残,国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04全民族抗战的动员“ 七七”事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各阶层、各党派团结起来,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纷纷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正面与敌后战场的协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正面战场的作战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例如,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敌后战场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一一五师伏击日军,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两个战场的配合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正面战场吸引了日军的主要兵力,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敌后战场则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共同形成了全民御敌的抗战格局。相持阶段的敌后抗战 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 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