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宪法日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二周年。前言宪法宣誓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七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123必须坚持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必须坚持宪法实施与监督制度化法规化必须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456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宪法7目录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特征一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和意义二新时代如何弘扬宪法精神三与宪法相关的案例分析四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特征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特征一、坚持党的领导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宪法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必然要求,是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崇高目标和国家根本任务决定的。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都是错误的、有害的,都是违反宪法的,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特征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宪法是充分保障人民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是不折不扣的人民的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主要体现在: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实行基层直接民主、群众自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民主监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依法享有权利,切实履行义务。1234国宪法坚持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代议民主与协商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等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既充分发扬民主,又集中力量办大事,从体制上破解了“民主与效率不可兼得”的世界性难题,充分体现我国宪法的制度特色和效率优势。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特征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特征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我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规定不同国家机构的职权范围,保证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公权力在宪法框架下和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1234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和意义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和意义•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在每年12月4日设立的节日。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反宪法,违反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如果把法律体系比喻为一棵大树,宪法就是树根,其他法律就是树干和树枝。•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宪法具有最...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