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前言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和社会稳定。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目录0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其内涵02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03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04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部署第一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其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其内涵国家安全自古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我们党也一直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什么是安全?一般来讲,安全是指客观上没有或很少威胁、主观上没有或很少恐惧感。通俗来说,安全就是外部没有威胁,内心没有恐惧。这种状态就是安全状态。201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指出,国家什么是国家安全?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我国对国家安全理念的认识演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1对内,我们提出“积极防御”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对外,我们通过军事联盟,建立统一战线,维护我们的安全。背景美苏冷战实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抗美援朝战争从外部环境看,西方不承认我们,•“两弹一星”甚至孤立、敌视、遏制我们。从内部环境看,新的国家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且随时面临战争威胁。我国对国家安全理念的认识演进20世纪80年代以综合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理念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此背景下,我们认识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更加重视在和平环境下发展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前3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非传统安全问题与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使我们面临的安全风险更加多元、复杂。我国对国家安全理念的认识演进进入新时代以来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国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国内一方面我们已经取得许多可喜的发变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展成绩,且继续发展具有很多优势但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和条件,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2013年11月12日2014年4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确保国家安全。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2017年2019年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内容,并写入党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作出“十个坚持”的全面概括。2022年党的二十大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专章论述和战略部署。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五大以促进国际安全为要素依托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军事、科技、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经济安全为基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我们在处理一些重大安全事件时,始终贯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理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始终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要一切为了人民,也要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克服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政治安全为根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发展文化、教育、科技等事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业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指出,“以新安全格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我们要以安全促发展。犯、颠覆、破坏的客观状态。政治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根本,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以科技安全为保障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科技安全的保障作用。以军事安全为保障以社会安全为保障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关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提出“提高人民军的需要,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层面,队打赢能力”。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也有了更高要求,更高期待。以文化安全为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我国积极履行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截至2021年,中国已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供应超过7000万剂疫苗,并捐赠1亿美元,还同30多个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同19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指出:“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大家应该携起手来,互帮互助,维护共同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深海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极地安全国土安全科技安全总体国家核安全生物安全安全观海外利益人工智能经济安全网络安全安全安全太空安全数据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第二部分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家安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全断完善,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得到有效遏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1•建立国家安全的领导体制2•制定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2015年,《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出台,这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文本。2021年,党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领导国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家安全工作条例》,系统回答了国家安全工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作“谁来领导”“领导什么”“怎么领导”年)》。等重大问题,进一步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3•着力构建国家安全法治体系4•建立健全国家安全工作机制从201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我们形成了情报信息工作协调机制、风险评法》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估机制、国家安全审查监管制度等工作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等法律以更好地应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法规的陆续出台,标志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框架日趋完善。第三部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2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1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国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家安全战线要树立战略自信、坚定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必胜信心,充分看到自身优势和有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利条件。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国家政治安全形势最具挑战性2013年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习近平总书记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在全国组织工义制度?我相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做到的。作会议上强调2015年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习近平主席在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访问美国期间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关乎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我们要铭记苏联搞历史虚无主义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关乎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我们要高度重视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现象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国土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国际政治学我国邻国较多,有14个陆上邻国,并与8个邻国隔海相望。这些周边国家的制度、信•按照国际政治学的基本观点,邻仰等都各不相同,且历史遗留的领土、领海国越多,特别是接壤邻国越多,争端较多。对一个国家就越不利。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经济安全形势有忧无患经济正在逐渐恢复和发展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同时三重压力仍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2020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2021年,中国GDP突破110万亿元大关。龄人口为8.8亿人。而且,新增劳动人口受•2022年,中国GDP突破120万亿元大关。教育年限在不断提高。科技和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安全发展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行事。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市场换不到的。我们必须争这口气,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增强抓核心技术突破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第四部分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部署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部署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部署•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部署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部署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虽然“治理”与“管理”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全不同。管理自上而下,治理强调的是上下同心、多元共治,发挥各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社会基层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是,坚持和贯彻党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结语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做到“五个确保”:总体国家确保我们党永不变质;安全观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确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满足;确保历史机遇不失之交臂;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滞缓打断。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