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铭记历史勿忘国耻PPT

——九一八事变铭记历史勿忘国耻——01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目录02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CONTENTS03九一八事变历史影响04九一八事变后世纪念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事件背景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事件背景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伤不治身亡,日本希望借此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剿共”之际,夺取东北,的局面,借机占领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背景九一八事变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后,国民党虽然逐步统背景九一八事变一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旗帜下,但是其内部派系林立,纷争不断,国民政府对南方各省的统治力度薄弱。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事件随后因国民党内部宁粤冲突,国军围剿部队被迫做战略收缩;红军抓住背景时机,于1931年9月7日—15日间,重创蒋鼎文第9师、韩德勤第52师于白石、张家背一带。第三次围剿,国军基本上能控制战场局面,虽有损失,也不足以影响全局。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事件1931年,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山村附近背景12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这些朝鲜人开掘水渠,截流筑坝,事件背景侵害了当地农户的利益,马家哨口200余农民上告。吉林省政府批示:“令朝侨出境”。然而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派遣日本警察制止朝鲜人撤走,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1928年12月29日凌晨,即日起,东三省一律改悬南事件背景张学良等冲破日本帝国主义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的阻挠,联名通电全国称:是为东北易帜。至此,北洋“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历史宣告统一,贯彻和平。结束。国民党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背景九一八事变自1927年秋至1930年夏,中共先后组织了背景九一八事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年关暴动、平江起义、百色起义等上百次起义和暴动,先后创建井冈山、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边、湘鄂赣边等十多块革命根据地,发展武装十多个军、7万多人,并多次击败国军一省或多省联合的进剿和会剿。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事件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背景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双方激战近半年、伤亡30万人,史称“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事件1931年6月,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和曹井杉延太郎背景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军事调查,被中国东北军兴安屯垦公署第三团团副董昆吾发现并扣留,在证据确凿情况下,团长关玉衡下令秘密处决中村震太郎。事件日本借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财害命而杀死中村,威逼中背景国交出关玉衡,并在日本民众中煽风点火,用“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诬陷中国“损害日韩移民”。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事件背景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施,抗议,但张学良并不愿意妥协。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背景九一八事变7月13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表示强烈背景九一八事变抗议,并限期答复举行和谈的建议;7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复照苏联外交部;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事件1931年7月,蒋介石再次集中包括部分嫡系在内的30万军队,发动对背景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进剿初期,国军进展顺利;8月上旬,红军抓住战机,接连在莲塘、良村和黄陂重创上官云相第47师和郝梦龄第54师,一度取得主动地位,但旋即红军主力即于1931年8月16日陷入国军重围;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事件1927年6-7月,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讨论背景并确定了侵略中国的具体方案,并由田中义一起草了一份秘密奏折给天皇,事件背景制定《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折)。奏折内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1929年6月15日至20日,同日,张学良贸然派军占领事件背景辽、吉、黑、热四省及哈尔“中东路”,并将苏联的商船滨特区军政大员齐集沈阳,贸易公司、国家贸易公司等驻参加张作霖逝世一周年纪念华机构同时查封,搜查苏联职会,并讨论中东路等有关问员·,逮捕200余人,此为题。“中东路事件”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背景九一八事变苏方认为不能满意,于7月17日向南京国民背景九一八事变政府宣布断绝外交关系;7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就中苏绝交问题发表对外宣言;7月20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苏联事发表《告全国将士》电和《告东北将士》书;7月23日,国民政府关闭驻苏使馆。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事件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于1930年10月、1931年4月,先后两次背景对中共领导的中央苏区进行两次大规模围剿(使用均为杂牌部队),均告失败。中共先后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年关暴动、平江起义、百色起义等上百次起义和暴动,先后创建井冈山、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边、湘鄂赣边等十多块革命根据地,发展武装十多个军、7万多人,并多次击败国军一省或多省联合的进剿和会剿。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1928年12月29日凌晨,7月7日,张学良赴北平与蒋事件背景张学良等冲破日本帝国主义介石晤谈;10日,南京政府的阻挠,联名通电全国称:外长王正廷亦被召至北平;国“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家贸易公司等驻华机构同时查统一,贯彻和平。封,搜查苏联职员·,逮捕200余人,此为“中东路事件”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背景九一八事变任命阎锡山、冯玉祥、韩复榘、邹鲁等人为委背景九一八事变员,统一北方反蒋武装。蒋介石迅速调兵“讨逆”并亲自从南京往南昌督战,至此,国民政府主要军事力量都被吸引在了南方。九一八事变事件背景事件1931年5月底,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秘密出访日本,三次会背景见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表示愿以东北权益博取日本军火”,但未得到响应;陈友仁在日期间,还会见苏联驻日大使寻求支持,也被拒绝。第二部分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各队,此事件由称“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1931年10月8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越来越强硬。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可对于是否抵抗问题,南京政府与张学良之间明显发生分歧。张明显地倾向于和平方法解决,钟情于“锦州中立化”方案。1931年11月29日,张学良致蒋介石密电,称“惟个人对此(指中立案)亦颇赞成”,并在与日方代表谈判之同时,开始秘密安排从锦州一线自动撤军。此举引起了南京政府的严重不安。顾维钧于1931年12月3日电文中极力劝阻道:“兄(指张学良)拟将锦州驻军自动撤退,请暂从缓”;后1931年12月5日顾维钧又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现在如日人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蒋介石亦于1931年12月8日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但张学良12月21日致电第二军司令部:“当最近日本进攻锦州之时,我军驻关外部队理应防范,但若现政府方针未定时,自然不用锦州部队进行防守,因而撤至关内”,“部队驻地为迁安、永平、滦河、昌黎”。1931年12月25日、26日,张学良又致电国民政府,称“锦战一开,华北全局必将同时牵动”,届时日本“以海军威胁我后方,并扰乱平津,使我首尾难顾”,非但锦州不可守,连华北地盘亦不保。因此张学良不顾劝告,一意孤行将军队从锦州撤退。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而与此同时,1931年12月15日,关东军已经开始进攻锦州。12月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日军进攻锦州时,国民政府多次电令张学良抵抗,1931年12月25日,令其“积极筹划自卫,以固疆圉”,张不遵令;张学良部队开始从锦州撤退后,12月30日国民政府还急电令其“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但已经无济于事。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而此时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早已奉张学良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在张学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九一八事变事件经过由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但已经无济于事。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而此时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早已奉张学良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在张学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第三部分九一八事变历史影响九一八事变历史影响历史影响历史影响历史影响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九一八事变历史影响历史影响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九一八事变历史影响历史影响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第四部分九一八事变后世纪念九一八事变后世纪念后世纪念1991年9月18日,中国政府在沈阳开放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1997年访华时拜访过这个地方,写下“以和为贵”,成为进入该馆的第一个在位日本首相。除了沈阳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外,在辽宁辽阳市的白塔公园内,还有一座九一八事变策划地纪念馆,当时被称作白塔会馆。事变前一日,本庄繁与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关东军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在火车站前白塔旅馆召开了事变前密谋会议。九一八事变后世纪念九一八事变后世纪念19月18日被不少中国人认为是“国耻日”,而中国民间要求将9月18日订为国耻日的诉求也不时出现。沈阳从1995年始,每年在9月18日晚上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2当前,已有哈尔滨、长春、昆明、合肥、杭州、乌鲁木齐、南昌、齐齐哈尔、金华、本溪、太原、西安等百余座城市选在每年9月18日进行防空警报鸣放。九一八事变后世纪念九一八事变后世纪念3除了沈阳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外,在辽宁辽阳市的白塔公园内,还有一座九一八事变策划地纪念馆,当时被称作白塔会馆。事变前一日,本庄繁与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关东军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在火车站前白塔旅馆召开了事变前密谋会议。4事变前一日,本庄繁与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关东军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在火车站前白塔旅馆召开了事变前密谋会议。——感谢您观看再见——汇报人:XXX汇报时间:20XX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双玖写作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材料代笔、论文期刊请加微信sjgw98咨询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VIP会员
客服微信
  •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回到顶部